一、关于“加强政府层面‘蓝色海湾’生态海堤的顶层规划”的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对海堤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于2019年4月正式印发《天津市“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2019-2035)》,谋划了35个重点工程项目,其中涉及海堤和岸线整治的16个,约占了一半左右。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中港池北部岸线生态修复项目一期工程、东疆东部沿海岸线基础设施环境提升生态修复工程等一批工程项目,获得了财政资金的支持。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些项目大多已经实施完毕。通过完工项目的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显示,这些项目建设了沙滩广场、节庆广场等亲海工程,改善了岸线生态环境,扩展了公众亲海空间,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同时增强了防御海洋灾害的能力。
2024年10月,我市沿海地区发生海水倒灌,影响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国家防灾减灾委、开云电子(中国)官网、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出《关于切实做好海水倒灌等海洋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要求沿海各地区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做好海洋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并要求加强对堤防、排水系统等的建设和维护。为今后的海堤建设与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生态海堤顶层设计指明了方向。
二、关于“加强‘蓝色海湾’生态海堤的政策支持”的建议
我市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做好生态海堤建设。2025年2月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市水务局印发了《天津市滨海新区防潮规划》,市政府批复该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防潮海堤建设管理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其中专门规划了海堤生态化建设方案,主张在海堤迎水坡面种植耐盐碱植物作为护面,提升植被消浪护滩的作用。在需要进行加固的区域,采取生态设计加固措施,如建设景观绿带、设置步道和观光平台等设施,形成防浪防潮、生态功能完善的亲水海堤;同时还可以设置海洋主题广场、游船码头等,在满足防潮安全的同时,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亲海近海空间。防潮规划的颁布实施,为生态海堤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关于“拓展‘蓝色海湾’生态海堤的开发模式”的建议
我市以沿海功能区为主体,大力推进生态海堤建设。按照市区两级事权划分,目前我市生态海堤建设主体是滨海新区沿海各功能区。在“防潮规划”出台后,各功能区积极响应,研究制定本区域的防潮措施和海堤建设规划。例如,南港工业区在《天津南港工业区总体发展规划》中明确:认真落实《天津市滨海新区防潮规划》提出的“海堤生态化建设”相关要求,在已建成海堤坡角实施海堤生态化建设,包括栽种耐盐碱植被,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生态岛堤的建设采用生态友好型材料和技术,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目前,南港工业区正在开展南部生态海堤工程、南部生态海堤(南堤)工程2个工程项目。共计建设具有防潮功能的生态海堤约4公里,在技术上主要利用二级斜坡堤结构,并通过新型植生型护垫种植植被,利用植物消减波浪,使防护结构与生态恢复相统一,提升我市岸线防灾减灾能力和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