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电子(中国)官网

头部背景图 头部背景图
关爱版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356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来源:海经处 时间:2025-06-04 17:34

一、关于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产业服务能力的建议

我市围绕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不断深化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增强系统性支持力度,建立企业长效服务机制,助推涉海产业发展。

一是加强全链条招商引资工作,营造共同参与海洋经济建设的良好氛围。组织港产城融合发展签约活动,集中签约项目26个,计划投资总额 306亿元。组织完成航海日活动周招商工作,高质量推动重点项目签约。滨海新区精心选拔 70余名语言强、有经验的招商干部,组成招商团队,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集中会见多家重点企业和单位负责人,推动招商合作。

二是统筹涉海项目落位审批流程,同步办理项目规划预选址和用地规划,同步开展地籍调查与海域使用论证,简化用海预审、成陆验收、地类变更等程序。将已填成陆区域纳入城镇开发边界,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力保障项目落位。在加强用海要素保障的同时,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支撑,科学组织海域使用论证,为项目实现科学用海、生态用海、安全用海提供基础。

三是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空间布局。编制印发滨海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突出滨海新区空间特征,以港聚产、以产兴城,形成前港口-中产业-后城市的港产城空间总体布局。启动天津港大港港区10万吨级航道提升工程,2023年底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海上疏浚施工,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航运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重大优化土地使用政策,积极探索已填成陆区域的用海用地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一次挂牌、一次取得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模式。

四是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定期开展全市海洋经济评估分析,编制海洋经济运行分析评估报告。推动滨海新区开展海洋经济核算,建立相关核算体系。落实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定期组织赴重点涉海企业、海洋经济示范区调研走访,了解企业发展需求,推动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组织开展涉海企业名录更新、海洋工程建筑企业摸底调查工作,进一步掌握我市涉海单位底数。

下一步我们将吸纳您的建议,继续深化海洋领域招商引资,统筹优化涉海项目审批管理流程,增强涉海企业服务力度,营造良好的营商服务环境,促进更多涉海优质项目落位。

二、关于金融赋能推动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近两年我们强化金融对于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结合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积极拓展与相关金融机构合作,丰富金融产品,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为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强化金融政策支持。先后印发《天津市鼓励航运金融发展实施细则》《关于深入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的方案》,全方位支持港产城融合、金创区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设船舶和海工世界级租赁中心,推动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资金结算和航运类金融衍生品发展,为天津航运金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发挥产业基金作用。积极推动海河产业基金投资航运物流类企业,先后为物泊科技公司、天津运友物流科技公司投资1亿元和1.61亿元。畅通与监管部门、交易商协会、沪深交易所的常态化沟通渠道,助力航运服务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融资。依托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中交天津航道局,共发行16支债券产品,发行规模78.69亿元。

三是提升金融产品服务。建立航运金融服务调研机制,组织各类金融机构为重点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目前已开发相关金融产品70 多种。推动上海期货交易所产融服务基地在津落地,为航运上下游产业市场主体经营决策、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等提供支持。组织金融机构深入航运企业调研服务,举办融资对接活动 10 余场,为航运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源投向港产城融合发展领域,截至2024年末,734家适港企业贷款额超过4400亿元,约占全市贷款总额十分之一。

四是构建专业服务平台体系。指导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渤海银行先后成立航运金融中心,制定配套服务方案加大航运金融服务供给,形成港产城融合发展债券指数、跨境电商关税电子保函业务等多个“天津首单”。支持建设银行天津分行推出大数据普惠金融产品“跨境快贷—外贸贷”,已发放贷款规模超亿元;支持交通银行天津分行搭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已累计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超 150亿元。

五是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在汉沽海域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通过退养还滩、退养还湿(含滨海盐沼植被修复)等措施,有效治理近岸海域水体,优化生态系统功能,已累计整治修复海岸带面积251公顷,盐沼植被修复面积超120公顷。组织开展海洋碳汇调查监测试点,先后完成大神堂牡蛎礁生态系统、马棚口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现状调查评估,推动海洋固碳增汇量化评价。常态化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体系和成果数据库,进一步提升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参考您的建议,继续提升金融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力度,通过金融资金引导、金融产品服务、金融平台支撑,引入源头活水,助推海洋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同时,在海洋碳汇系统性调查基础上,开展海洋碳汇核算及交易探索研究,助推海洋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进一步完善海洋经济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议     

我市多措并举,加快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搭建涉海科研平台,提升涉海人才引育和定向培养力度,努力打造高水平海洋人才队伍。

一是加大产学研交流合作力度。十四五期间,依托相关涉海院所企业建设市级涉海重点实验室9家。推动天津大学获批天津市海洋环境与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合作成立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联合研究中心。海洋装备产业(人才)联盟成员扩展到175家,汇聚带动作用凸显。支持天津工业大学、中交一航局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联合,围绕海水淡化、海洋工程建筑等领域,实施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项目。

二是加大海洋产业科研投入。十四五以来,通过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共支持74项涉海科研项目,投入财政资金3700万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1.58亿元。加强专项引领支撑,在天津市资源与环境领域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海洋科技专项,重点支持深海技术装备、海洋环境安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战略新兴产业4个方向,2024年立项4项,2025年拟继续支持4项,目前正进行项目征集。

三是搭建海洋经济产学研合作平台。市科技局先后组织两场“海洋科技创新座谈交流会”,共同研讨天津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组织开展涉海院校企业“握手”活动,在水下无人机、海水淡化、海上能源装备等领域开展具体对接。支持中海油天津化工院建设海洋资源利用绿色技术与智能装备创新联合体,提升海洋资源利用核心竞争力。支持引导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按照一定比例给予研发后补助支持。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若干措施》,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四是多层次推进海洋人才发展。支持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大学,获批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提升引育海洋高端人才水平。滨海新区组织开展人才政策宣讲活动 15次,推动77名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科技人才项目,其中海洋产业人才 3人。依托我市海工装备产业(人才)联盟,成立全国首个海洋工程产教联合体,定向培养高层次海洋装备产业技术人才。

下一步我们将参考您的建议,进一步发挥我市海洋科教资源集聚优势,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强海洋产业人才引育,打造一支符合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同时,做好海洋经济“十四五”规划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开展海洋经济“十五五”规划编制,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打造完备系统的产业链条,提升海洋产业发展水平,为海洋强国建设和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党政机关

关于本站| 版权信息|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开云电子(中国)官网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84号 邮编:300042

网站标识码:1200000077 备案编号:津ICP备19001981号 徽标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518号

版权所有:开云电子(中国)官网

关于本站|版权信息|网站地图|使用帮助|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开云电子(中国)官网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84号

网站标识码:1200000077

备案编号:津ICP备19001981号 版权所有:开云电子(中国)官网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518号

党政机关
太阳城娱乐 美高梅博彩 足球外围平台 澳门银河网上赌场 新葡京博彩